国际交流专栏

学生感言专栏-郑淳锶

[返回]

 

非常感谢李嘉诚基金会给我这次机会去香港中文大学交流,这是艰难而诸多挑战的一年,也是突破自我、收获颇丰的一年,我尽自己所能,将在CUHK所见所学带回学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刚到香港时,时尚的购物天堂,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发达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住在山上的大学,让我再次为这座城市所撼动。但很快,高效高强度的学习模式,大相径庭的生活作息,与local相处的压力接踵而至。Local的英语超乎预料,例如上第一节课时,我还在反应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周围已经几乎全部响起敲击键盘的声音。对落后的恐惧,与其他优秀学生相形见绌,让我在开学第一个月便困顿迷茫,自乱阵脚。但我一直坚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平时课下基本泡在图书馆,一遍遍理解PPT的内容。

CUHK的教学特色让我印象十分深刻。首先,老师基本都不是照着PPT念来教我们知识,而是穿插用生活化的语言或场景,教授思维方法和基本原理,Human Structure课程中有位教盆腔解剖的老师特意做了好几个手工模型,只为上课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盆腔结构。另一位教musculoskeletal system的老师,专门编了很多口诀和生活化的场景帮助我们记忆各种dermatomes, innervation of movement以及神经损伤的表现,形象区分lordosis and kyphosissupination and pronation等,在欢乐中学习解剖重难点。课件十分精炼简洁,逻辑思维特别清晰,课堂上主要讲解入门思维、基础概念和重难点以帮学生形成知识基本框架,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其次,老师尽心尽责,课后即使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解答整整一个小时都依然很耐心,实在时间不允许也会尽快通过邮件回复。再者,CUHKMFPO系统及其课堂录影(Echo),尽快适应和跟上学习进度。课程之间穿插Tutorial,即先发布题目给学生,而后分成小组(约15学生和一位老师)进行讨论,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应用及反思。CUHK 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课程安排紧凑而合理,给学生提供了十分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较大提升了主动学习,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的能力。

此外,CUHK遗体捐赠中心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也是一大亮点,从电话咨询到将大体老师安排到每个解剖小组实际操作,再到课程结束时每个小组一份送给大体老师的感谢信,时时刻刻体现对大体老师、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依然记得第一次dissection所有人低头静默三分钟的肃穆场面。我们不仅运用所学知识,更在一次次练习中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做一个更好的医者。

至于人文关怀,CUHK 有一个Doctor and Patient的课程,我们参加了Family Doctor Visit的项目,近距离地接触香港的医生,以一个小视角了解和认知香港clinic医疗环境和医患沟通,对我们回到内地,将来面对患者的时候,富有同理心,更多换位思考和正确处理与患者的关系。

CUHK的生活比较简单规律。接触了local之后,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之余去香港各处走走,体会当地的人文风情,享受生活,才不枉曾经来过。

回顾在香港交流的一年,我对自我、朋友、社会外界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会,也放轻松了很多,不为无谓的事过多纠结,尽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理想而奋斗,回馈母校。最后,想引用Professor Shum的一句话以自省: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为刚到香港中文大学时与校长的合影。

图为全体交流学生合影。

图为香港中文大学美景之一---天人合一亭。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