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专栏

学生感言专栏-曾运考

[返回]

 

我们八周的时间主要在斯坦福医疗卫生中心(Stanford Health Care)实习,1-4周期间卢铨在消化内科轮转,林炳标和张启烁在肾内科轮转,曾运考和陈学潘在呼吸内科轮转;5-8周期间卢铨在肝科轮转,林炳标和张启烁在呼吸内科轮转,曾运考和陈学潘在肾内科轮转。

非常感激李嘉诚基金会及学校为我提供宝贵机会,感谢师长及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时间虽短,但对我的影响却深远。以下是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1. 责任

我们在组内主治医师查房前会有pre-round,就是年轻医生或者学生提前去了解病人情况,以在主治查房时能汇报病人情况。我们需要询问护士,问一些病人相关的问题,护士对学生很尊重,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把我们当医生。正式查房时,如果我们组需要转告管床护士一些事项,但管床护士不在时。只要随意问一个护士,他们会尽心尽责地帮你联系如果联系不上,他们会一字不差地转告管床护士。带教老师带教意识很强,会耐心地教,并主动给你教学。当你问的问题他不太确定时,他们会去查资料。然后往往你会收到一篇篇论文,让你学习。如果你迷路了,问保安,他会满世界帮你找地方并且带你去而不是跟你说向左向右。在医院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高度有序。

 

2. 文化多样

在一个小组里面往往有不同背景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大洲的,各种肤色,各种语言文化的。他们既独特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的公寓里有一个加拿大的白人老师,一个中东的斯坦福研究生,联系我们的纽带就英语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在一起,本身就难以言表。更让我惊奇的是,他们两位居然是素食主义者,而我却是大鱼大肉。我们使用的是同一个厨房,同一个冰箱。我曾经询问他们是否介意我在厨房煮肉,他们说不介意,那也是我的厨房。从来都没有和我差异很大的人住一起,这大概是第一次吧。不同文化的人聚在一起,那应该能创造出神奇的事情吧。

 

3. 循证医学

几乎在斯坦福医院的每个角落,你都可以查询数据库,看最新的诊治进展,而且他们往往会这么做。他们习惯于使用最新的知识用于实践。过多依靠经验导致的是知识更新的滞后和错误的诊疗,而不断学习更新才能站在时代的潮头。他们查文献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直贯彻到职业终身。一位大量胸前积液的病人需要穿刺抽液,美国教科书说第一次不能超过1200ml,中国教科书说不能超过600ml,两者区别已经很低,一倍的距离,谁是对的?都有道理,但是斯坦福呼吸科的医生都不使用这落后的方法标准。他们在抽液的过程中会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测量胸膜腔压力的变化,只要在变化允许范围内和病人能耐受,便可继续抽。我们第一次抽了2400ml2400ml,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疯狂的举动。因为医学院所有人及教科书都告诉我,不能超过某个数值。而如今,这个做法在网络上资料清晰明了地告诉我们怎么操作,然而,我们不知道。

 

追求卓越,医德医术兼优,才是该做的事情。

 

我在斯坦福医院准备汇报病例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