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言专栏-陈泽鑫
[返回]
五月初至多伦多时,我们穿着一件薄外套,气温完全可以接受。坐着租车来至Chestnut Residence, 办理好入住后Dr.Wang接我们去认识坐落在University Avenue上的UofT和Toronto General hospital,还有坐落在Queen Street上的SMH和LKS center,同时也在这几处地方办理注册。这几处地方与酒店都很近,步行15分钟内,干净的大街,礼让的车辆,还有古朴奢华的建筑风格,便是我对downtown的第一印象。
办理好注册回到Chestnut Residence,朴实舒适的单人间、安静宽敞的顶层自习室让我好感倍增,餐厅早餐是固定的培根、香肠和炒蛋,还有一些水果,晚餐是几样轮着来,有时丰盛可口,有时异域风情浓烈,但都营养健康。酒店后面便是多伦多新市政厅及Nathan Square,往旧市政厅方向可达SMH,基本上有一个月多月的时间我都是走这条路去医院,每天穿插在人群,感觉很快便融入到枫国人民的生活状态中了。
Chestnut Residence和Nathan
Square实况图。Dr.Wang介绍说冬天这里很适合溜冰。周末经常有演唱会,可以来这里和当地居民一起放松一下。
我第一周去的是急诊,分别在SMH, Toronto General和Toronto Western,这三个地方各有特色,用的系统也不尽相同但是可以互相调阅,SMH的急诊是刚翻修扩大过的,分Ambulatory和Acute两大区,类似于附一的急诊大厅和综合病区。这三家医院的急诊都采用的单人病房,据官网介绍是为了让患者家属有足够空间照顾和安慰病人,体现着经济实力与人文关怀。虽然各有特色,但是总体工作流程大同小异,都是护士会提前把需要看的病人的病历整理放在待处理区,然后医生会处理,基本都是手写病历,最后paper work才录入电脑系统。整个急诊区不会显得很“急”,一切井井有条。让我印象深刻的跟国内不同的地方是急诊处理浅表伤口用的是自来水、急性心衰排查用上了肺部超声,有学到新知识的愉悦感。
急诊单人间:设施齐全,环境舒适,设置单人间主要考虑让家属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跟患者待在一起,体现着经济投入与人文关怀。
第二周是家庭医学,都是门诊,国内并没有这个系统,相仿的是深圳开展的社区医疗系统,国内大多数人群没有看家庭医生或者社区医生的习惯。家庭医生们负责的病人较多、病种也复杂,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妇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检测,囊括所有系统疾病包括皮肤病、精神问题等等,还有值得中医现代化学习的chiropractor。他们每天看的病人数目不算很多,一般10~20个,每个病人花费30~60min,对病人耐心细致关怀,愿意听取病人的故事,愿意体会病人的感受,愿意教育病人的不解,做到了常常去安慰。在家庭医学这一周也通过Dr.Wang了解了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加拿大就医基本是免费的,除了整形科和口腔科,然后对于儿童和老人药物也是免费的,也开展了许多患者教育项目,如心梗后康复训练,并且激发患者随访热情,社会福利非常利民,甚至连流浪汉都可以接受主动脉弓置换术。虽然这与加拿大三千万人口和13%的消费税有一定关系,免费医疗也意味着相对漫长的预约等候时间,但是这样的福利医疗体系也是值得学习并借鉴的。
接下来几周都是住院部的学习,包括心内科、骨科、神经内科。内科也是交班-查房-跟踪的过程,不同的是,心内科每天交班之前都会有一次staff doctor的小讲课,神经内科是在下午交班之后,病区病情跟踪一般由nurse
practitioners完成,residents一般只负责consultation。交班的时候大家都很轻松,不用正襟危坐,先由nurse practitioner汇报昨日病人情况和新收病人概况,然后由residents详细汇报,然后就病人情况进行讨论,staff doctors大多随和不失权威,同时形成大致的诊疗计划。查房的时候病人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基本医学素质,并且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共情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作用。中午的时候心内科会安排一次lunch presentation,由residents汇报相关的最新进展。SMH的内科系统真真正正整合了教学与工作,对residents的成长有非常巨大的帮助。我在多伦多交流这段时间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神经内科的带教resident了,她是一个非常负责任且非常友好的一个人,那一周她每天早上带我去会诊,同时会问我很多问题,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在骨科的一周内,我主要就是参与他们的手术及门诊,我所在的组是Hip&Knee,每天进行5~6台髋关节置换或膝关节置换,连台无休。国外手术流程基本一样,但细节部分稍有不同,“四步”洗手法、必须由器械护士帮你戴无菌手套等。带教老师对我很放手,我有机会当一助或二助,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有了非常直观且深刻的印象及理解;她也非常注重教学,在手术过程中遇到关键点会停下来向我讲解。骨科的门诊效率非常高,大多是术后回访的,一般都是先由resident看,之后attending来确认主要的东西,整个过程非常流畅。当然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病人看门诊时间预约期比较长,手术的排期也是,有些手术最长的可以排到1年后。 接着去的是老年科,带教是Dr. Gabriel Chan还有Dr Young,他们以前都在香港生活,会说粤语和英语,在一开始的讲解之后便会让我们自己去收集病史,病人和家属都很配合。在这个科室学得最多的不是临床知识,不是如何治病,而是一种治病的哲学。他们教我们如何与病人相处,如何正确地“武装”你的病人,让病人明白并接受需要的治疗。Dr.Chan是一位非常随和且关心他人的长者,不仅仅在医院给予我们教导与帮助,也在假期邀请我去他的度假屋做客,让我们体验多伦多人民的精致生活,回国后也依旧保持联络,关心我的成长,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与爱戴。
最后一站simulation center,主要提供临床情景模拟,工作人员跟医生们在一起模拟真实发生的情况,让低年级的医生进行操作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等等;也有非常逼真的手术模拟机,大多是腔镜下操作,包括腹腔镜和膀胱镜。这里虽然也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但是主要还是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训练,这与汕大的临床技能中心很不同。在情景模拟过程中,默认你已经掌握了所需要的临床技能,需要你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医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包括CPR、电除颤、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等,是非常值得国内学习的。我们汕医学子在高年级也具备有相似的能力与水平,只是缺少这样的练习系统,而这样的练习系统对于实际临床工作有极大的裨益。
情景模拟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会按照“剧情”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医疗数据,同时通过话筒配音。
两个月的交流并不长,不过确实见识到了多伦多医学教育与医疗工作先进性的一面,感激汕医和李嘉诚基金会提供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学习并反馈给学院,也启发我对今后发展有了更加前瞻的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