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专栏

学生感言专栏-陈彦玲

[返回]

 

穿越万水千山,只为与你相会

时光匆匆一晃而过,40天的多伦多之旅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这一路,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别有滋味,收获到的不仅是实验室的技能以及英语能力的提升,更感受到了异国的人文以及收获了许多真诚的友情。

                      

面试选拔,万里挑一

说“万里挑一”或许有点夸张,然而报名这趟多伦多之旅的学生人数也有将近80多人左右,最终根据大二的成绩排名,挑选了排名前八的同学进入面试。从知道入选名单到面试的时间大概有1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无疑是难熬的,有时信心满满,十分期待可以入选,有时却又忧心忡忡,担心准备不足,没有通过。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面试稿修了又修,面试模拟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最终迎来了这一天,当晚的面试老师仅给每个人8分钟的时间,在这八分钟的时间内,需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也需要尽量精简地回答老师们的提问。到自己面试的时候,发现其实时间更少,自我介绍还没讲完,老师已经开始提问,便只能随机应变,简要介绍了自己做过的实验项目以及发表的文章。最终不负所望,拿到了面试成绩第一的成绩。

 

短期培训,实力提升

学校请来了Dr. Bathein 为我们做出国前的培训,内容大概是“日常口语,科技英语,社交礼仪以及阅读英文文献的技巧等,每周一次的培训虽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但也使自己提前适应了与外国人交流,以及对外国文化,礼仪,科研方面有了初步理解。Dr.Bathein是一个十分nice的人,每次培训总会为我们贴心地准备零食,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时也十分耐心地为我们解答,更是在我们第一次给加拿大的supervisor发邮件时为我们做了修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渐渐做好了离开家门,独自去多伦多奋斗的准备。

                       

异国之旅,收获满满

15个小时飞机,在飞机上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飞行过程中总是时不时打开遮光板往外看。途中的景像特别壮观。我们在短短大概两三个小时内,经历了从白天到黑夜在重新白天的过程,在飞机上经历了日出日落,也看到了雪山,蜿蜒的大河与峡谷,一望无际的大洋,零星地飘着几条小船。还有棉花糖般的云海。飞机快抵达多伦多时大家都很激动,我再一次打开遮光板,逐渐看到了一个大平原,绿化面积很多。地规划得很整齐,一小块一小块的方格,五颜六色,道路笔直,一条路可以从大陆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这也是为什么在多伦多我们从来没迷路,因为只要方向对了,就不会走错。

在实验室的每一天都很充实,我的实验室是“神经科学”实验室,主要做的项目是研究中风,轻度认知障碍等疾病对驾驶能力的影响,试图找到一种诊断手段为医生以及交通部门决定在病人脑部受损后是否允许其继续驾驶或者吊销其驾驶执照。实验室开发出了一套模拟驾驶系统,主要的试验方法是在MRI室里对病人进行驾驶测试同时扫描其脑部。最后分析数据以及MRI图像得出结果。因此我这一个月来在实验室的三大活动便是“在MRI室观察病人扫描,到医院记忆门诊去听研究生们对病人的问诊,了解病史,以及阅读文献”,有时候当实验室的同事太忙我也会帮忙处理数据。实验室的人很nice Dr.Schweisher是我的supervisor,也是实验室负责人,初次见面,他便很关心地问我适不适应,对多伦多的印象如何,以及为我做的安排是否满意。在后面的学习中,当我遇到问题也是为我介绍了项目组的各种专家为我解答。Aryna是我的instructor,一位很漂亮的加拿大美女,在没去多伦多之前便经常发文献让我阅读,提前熟悉实验室的项目,去到实验室后也详细地为我介绍了医院,实验室,带我参观实验室,为我制作日程表,及介绍其他同事给我认识。Tahira是一个印度移民加拿大的漂亮小女生,在多伦多大学读本科,第四年在St. Michael hospital实习,特别热情,很贴心地为我介绍并让我亲身体验了实验室的“模拟驾驶系统”,实验时经常带着我做,平时闲暇时我也与她无话不说,这让我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学习之余,Tahira带我去参观了St. Michael hospital,医院特别整洁,地面清洁到可以反光的地步。病人并不多,看病也较为有序。在St. Michael hospital除了医院有一栋专门的实验大楼“LI KA SHING KNOWLEDGE INSTITUTE”外,医院内还散在着各种实验室,例如睡眠实验室,呼吸实验室等。由此可出他们特别重视科研,将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这大概也是他们之所以在医学科技方面一直保持领先的原因吧。医院内还有着各种充满人性化的等候室,虽然很小但是很温馨。

除了在实验室学习,我们也参加了一系列讲座,与各个领域的老师们畅谈。在与Dr. Howard院长的会议中我们谈论了有关医院管理的内容;与Dr. Mamdani的会议,他与我们分享了数字与创新。在他看来,眼见不一定为实,作为一个临床医生,面对每一个病人,他可同时能有五六种不同的疾病,可能用了这个药治好了这个病却会加重另一个病,所以作为医生,我们应当综合考虑,不能只治疗一种病。并且,药品更新换代快,关于一种药物的研究可能随时会有新发现,当你看药品的说明书,上面的解释可能早已过时,我们需要大数据来告诉自己,所用的药对病人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St. Michael 医院将病人的看病数据全都集中起来,联合了医生,计算机专家,工程师一起,开发智能医疗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给予医生帮助,对病人的情况作出预测,对用药的利弊作出评估,并且未来也很有可能取代病理与影像专家的位置,因为人的记忆会消失,但是电脑不会。这个系统还可为急救部门预测接下来会有多少病人,避免急诊科每次都忙得手忙脚乱。感觉自己听到了很多新奇的理论。

Dr. Laupacis 开会,我们讨论了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制度,医生培养制度以及医生的收入问题。在加拿大医疗系统中,家庭医生是一大特色,但大约仅有40-50%加拿大人享有家庭医生的服务。家庭医生十分全能,基本疾病都能处理,当处理不了也会及时把病人转到专门的医院。对比中国,老百姓生病了要去大医院排队,挂号的部门也不一定是自己问题所在的部门,浪费时间精力还可能延误病情或者诊断治疗不当,这可能也是医患纠纷多的原因之一。

参加了Dr. Donasi 的讲座,讲的是姑息医疗的重要性,他列举了一些发表在各大杂志的文章,包括目的,实验方法这些,说明了姑息医疗其实可以减免很多不必要的开销,真正地为医疗省钱。他帮助的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多伦多虽经济发达,但依旧有许多人食不果腹,流落街头。而当这些人生病时却很难得到医院的救助。因此他也成立了一个流浪者服务机构,旨在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安详走过人生最后一程。他提出了一个“EQUALITY”和 “EQUILT”,是追求平等还是追求质量?追求平等意味着每个人获得相同的资源,这固然公平,但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对于一些人来说,尽管他获得了与大家相同的资源,但他自身本来就有不足,弥补他的也远远低于他所需要的。而追求质量,则意味着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提升生命的质量。倘若能一直追求质量,每个人各取所需,又不浪费,也能让大家都过得开心,这才是圣贤们所追求的大同世界吧。最后他也引用了一个流浪汉的故事,这是一个神秘的流浪汉,每个人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他只在夜晚出没,会在墙上留下彩绘,上面写着“I WANT CHANGE,在此的“change”不是希望每个人施舍他零钱,而是希望社会能够改变,能给他们多一点关怀。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与Dr. Barker及其同事的讲座,他们与我们分享了St. Michael 医院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以及Dr. Slutsky 最后为我们做了这一个多月的学习生活的总结。很喜欢与这些各个领域的专家们探讨问题,虽然自己目前知识水平有限,提出的问能水平不够,但他们却十分有耐心,没有任何架子。通过这系列的讲座,觉得自己的目光开阔了很多,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除了学习,我们也抓紧时间体验多伦多的风土人情。多伦多这边贴心地为我们安排了参观多伦多大学,安大略博物馆以及科学馆的活动,还有最激动人心的棒球赛,加深了我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让我们更快地融入了加拿大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们在下班后也利用闲暇时间探寻着周边的新奇事物,将脚步伸展到多伦多的角角落落,我们不仅参观了附件的教堂,美术馆,尼亚加拉大瀑布,多伦多岛等,更在一个长周末报名了加东三日游的旅行团,体验了加拿大其他城市的风光。这些大大小小的旅行,充实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在加拿大的40天转眼即逝,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没来得及体验,还有很多人都舍不得道别,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次难能可贵的异国学习之旅,也非常感谢一路走来为我们提供帮助的老师们。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每一站都有新的风景,我很珍惜这一站“多伦多”,也决心更加勤奋刻苦,将人生的足迹走得更远。

 

与我的supervisor Dr.Schweizer 的合照

 

Tahira以及实验室的模拟驾驶系统合照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