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专栏

学生感言专栏-吴雄彬

[返回]

 

北纬43°39′,西经79°23′。目的地:多伦多市,安大略省,加拿大。

经过14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了皮尔森国际机场。第一次出国门,第一次真正地运用英语来学习、生活。一个全新的环境,充满了未知与新鲜,我,尝试着不把自己当作外国人。

多伦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于太多不知名的公园与绿化带,让你随时都觉得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加拿大纬度比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非常长,晚上9点多湛蓝的天空才开始暗下来,如果你不看时间,经常会错过晚餐的时间。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汇聚了一百多个民族和140多种语言。因此只要你不把自己当外国人,没人会认为你与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然而,当你站在街头查看地图,或者四处张望的时候,经常会有热情的路人问你是否需要帮助,这跟中国很不一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概讲的就是这么一种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了吧。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人们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的不同,导致加拿大这个国度很多东西与我们中国国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通过近2个月的切身体会,加拿大的医疗制度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优胜之处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在加拿大,只要你拥有加拿大国籍,就可享有由政府提供的免费的医保,这是对生命尊重和人人平等的体现。每个病人都签约自己的家庭医生,从出生的婴幼儿到耄耋老人,都有定期的体检,对慢性病的管理特别到位。这就造成了医师不仅仅是治病,往往是需要治未病之疾:通过前期的干预,使大众获得正确的医疗建议来指导生活、饮食、运动,对疾病有了充分的一级预防。病人与医生往往是长达10多年的合作关系,医生基本完全了解病人的所有病史,病人也更加信任医生。由于政府控制医生的数量,并且人人获得医疗资源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因此看病需要预约,一个家庭医生工作1天大概能看20多个病人,这一点就跟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医疗支出是政府最大的支出,因此每位医生对于病人的住院指征、辅助检查的必要性都严格把关,从而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病人对于医生充分的信任,医生对于病人的充分负责,就是我对加拿大医患关系的概括。

我在加拿大的7个星期里,参与了老年病科、心内科、血管外科、急诊、模拟中心、儿科、家庭医学等相关科室的学习。每个科室,都有不一样的感动和收获。感谢每一位热心传授知识的老师和residents。在轮转过程中,固然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诊疗手段,体现的是一种循证医学。但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医学所区别于传统自然科学的一种重要的内涵,那就是它的人文性质。众所周知,我们的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治病不难,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可以学会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去和病人相处,怎样去治人。”这是Dr. Chan对我说的原话。我感触非常深。他用自己的行动,自己对待病人的态度,给我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他是一名老年病学医生,他目前除了当医生以外,还在筹办一个福利型机构Meals in Need Inc.旨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由于刚刚上轨,目前很多环节存在漏洞,导致机构一直处于亏损运营状态。但是他依然非常乐意去做这样一件“亏本”的事情,因为他坚信:“社会是需要去改变的,一定要有人迈出第一步。如果我成功了,那么我的模式就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服务更多的老人。”如果我们作为医护人员,能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愿意聆听患者的心声,那么,医患之间一定可以回归到正轨上来面对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疾病。

最后感谢汕大医学院,感谢李嘉诚基金会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海外实习经历,感谢多伦多大学的老师的热心照顾。我相信,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精神财富。我要为祖国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Teresa与我们的合影

 

Dr.Wang与我们的合影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