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聚焦医学研究,为“基础医学”门类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本专业为新兴朝阳专业,融合医学与生物学,专注医学研究。通过科研、教育、产业创新,促进包括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等大健康领域的发展,为“健康中国”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服务。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面向高水平医院、大学高校、科研院所、大健康产业等,培养兼具医学与生物学复合背景的优秀人才,该类人才非常短缺,目前仅汕头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数所院校获批设立该专业,就业层次高、前景好。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受限:不招色盲、色弱。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者,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请慎重报考。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坚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兼具医学和生物学复合背景,具有良好科研创新能力、宽广国际视野和卓越组织领导潜质,能够在高校、科研机构、高水平医院、大健康领域从事医学相关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的拔尖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特色一: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优质的培养条件,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医学培养,学生有机会提前2年获得博士学位!
特色二:全程导师制。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团队,由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带领多位青年教授/副教授,共同指导学生,因材施教,用心培养,真正的精品教育!
特色三:专业建设联盟汇聚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主导建立了“全国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建设联盟”,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等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建立校际联盟;国家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共同建设课程互联互通。开设香港中文大学暑期交流计划等境内外交流计划。为学生汇聚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特色四:重视学生培养,取得优异成绩。基础医学学科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际重要学术大会上与国际顶尖学者同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挑战杯国赛、全国基础医学大赛、全国生命科学大赛、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科技英语大赛等全国赛事上斩获国家级奖项几十项,包括十余项特等奖和一等奖。
主要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医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课程、科学研究课程三大体系。
生物医学课程体系,涵盖了生物学、医学的主要核心理论课程,此外还有涉及临床、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等大健康领域的前沿讲座、研讨会等。
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涉及重要疾病的临床见习;每位学生动手进行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研究技术的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见习和实习等。
科学研究体系,每个学生在各自导师团队指导下进行系统科研训练和科学研究。导师团队指导、自己动脑动手,拓展视野思维,挑战医学领域前沿问题、勇攀科研新高峰!
专业师资:
基础医学专任教师1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52人。超过93%的教师有博士学位,超过70%的骨干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教师3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南粤优秀教师5名。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项目等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4个。近3年来,获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5个。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5项。全国高校医学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及省教学比赛获奖7人次。专任教师近5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项,其中2017年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自2000年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9篇。
专业资源:
学科平台先进、专业门类齐全:拥有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以及一大批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建有基础医学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方向和硬件设施完备,包括肿瘤研究中心、病原与免疫学中心、心血管中心、医学信息学中心、再生医学中心、生物医学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神经科学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等共10个研究中心,是集基础医学研究及高层次研究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科研机构。还拥有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分子诊断与个体化医疗协同创新中心、潮汕沿海地区高发肿瘤分子生物学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及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潮汕分中心。
研究条件优越、科研设施高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4亿余元人民币,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大楼,面积4.5万平方米。具备国际先进水准的中心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等研究条件,拥有一大批国际顶尖的科研仪器设备,建成系列具有先进水平的科研技术平台。
就业方向:
兼具“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和背景。既可以从事生物科学等领域工作,同时,该专业属于医学门类,在从事医学相关的大生命科学、大健康相关领域,具有更为专业的医学背景优势。尤其是国家实施大健康发展战略,生物医学相关领域产业蓬勃发展,对兼具“医学”和“生命科学”背景的人才需求旺盛,就业范围更为广阔!
从专业培养的导向层次而言,本专业为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规划,设置了多种层次的培养模式。
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本专业依托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两大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后”完整的培养体系,在专业培养模式上,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深造规划,学生在读研读博继续深造后,具备突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医院、高科技企业等单位胜任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产业创新、关键技术开发等工作。
学生如果期望在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本专业设有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生物医学高科技企业实践基地等,在专业培养模式上,注重学生技术开发、产业创新、应用转化方面的能力培养以及实习实践规划,本科毕业后能够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技术转化、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